狼牙山,位于易县西部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形状像狼牙而得名。它不仅是风光秀美的自然景区,更是一片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五名勇士在此地与日寇浴血奋战并舍身跳崖,让狼牙山闻名遐迩。 近年来,保定市易县公安局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狼牙山派出所坚持传承和发扬“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精神,以红色党建为引领,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聚焦优化旅游环境、社会源头治理、主防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用心用情守护这片“红色热土”,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 春节临近,保定公安的宣传小编来到了狼牙山派出所,在这几天里,与派出所民辅警一起进行集市宣防、景区安检、入户走访、夜间巡逻,记录民辅警为确保辖区群众度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开展的一系列警务工作。 赶“网红大集”,送平安年货 农历每逢二逢七,狼牙山镇南管头村的“南管头大集”都会如期开集。十里八乡的商户、乡亲们带着自家的特产、山货来到集市上售卖。今年以来,随着易县文旅和狼牙山镇政府的推广,“南管头大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集市规模越来越大,从周庄村一直延伸到南管头村里,全长二、三公里,600多个摊位。 除了易县本地的村民,许多保定市区、雄安、廊坊甚至北京、天津的朋友们都会来此赶大集,感受易县风土民俗,更有自媒体从业者来打卡直播,将大集带动的更加红火。 人气旺、人流量大,治安、交通压力同样增大。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让来赶集的群众玩的开心、买的舒心、逛的安心,成为了狼牙山派出所所长付强思考的问题。 付强联合辖区交警中队,积极对接南管头村村干部、易州义警,围绕大集的治安、交通特点,梳理了易发生的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合理安排警力巡逻防控,维护集市秩序。同时借助人流量,积极开展反诈、禁毒、反邪教等公安宣传,结合时令节日,做好警方安全提示,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把手机收好,都掉出来了……看好个人物品,随身携带,别放车筐里……”平日里工作雷厉风行的付强,在大集上喜欢碎碎念,看到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提醒群众。 “南管头大集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付所长和派出所民警们的努力。每次开集,他们比商户来的早,就一直来回转看着,大集到下午两点多人少了,付所他们才回去吃饭。有他们保驾护航,集上的秩序特别好,很少有吵架折腾的,来的人儿越来越多。”南管头村副书记李长庭对派出所的工作赞不绝口。
狼牙山派出所民警李宗诚检查南管头村超市消防器材,向店主进行春节安全防范宣传。
进景区巡查,“线上+线下”守护游客安全 冬季的狼牙山,别有一番风情,进入寒假临近春节,游客数量逐渐增多。在狼牙山派出所的视频指挥室内,付强正带领民辅警对景区进行视频巡查,确保游客安全。 “这块的监控角度偏了点,绍伟,你一会带兴华去景区指导他们安保部门的把各个监控角度不合理的调整一下,春节期间游客更多,监控不能有死角,安全不能留隐患。另外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同步推进一下。”付强向副所长皮绍伟安排了工作任务。 半个小时后,皮绍伟和郭兴华来到狼牙山景区,先到监控室和工作人员一起排查了一遍监控设备,记录了需要调整的摄像头,和要查看的重点部位。然后和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确保没有死角。景区东西、南北全长约15公里,皮绍伟和郭兴华东奔西走,用脚步丈量守护着平安。 狼牙山景区附近有农家院70余家、饭店40余家、宾馆民宿49家,为确保游客衣食住行安全,狼牙山派出所围绕景区特点,树立落实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的新型警务理念,不断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机制。派出所联合景区管委会、消防等部门,整合了景区视频监控资源和相关信息数据,通过科技+脚板,开展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提升智慧公安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警务要素资源转化为公安新质战斗力。 “回头看”,入户走访排查矛盾纠纷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作为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狼牙山派出所一直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努力构建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辖区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庆大哥在家吗?马上过节了,我来看看您!”一大早,付强和包村辅警王卫东,来到了岭东村村民李文庆家中,就之前已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李文庆热情地把付强他们迎到屋里,拉着付强的手说起了家常:“付所长,多亏了你和卫东呐,要不这马上过年了,你说我和我兄弟还来不来往、串不串门啊?” 李文庆和自家兄弟以及同村的发小一起承包了村里的水果批发站。因为“南管头大集”的兴起,李文庆想把水果站改作其他商用。可作为合伙人的另外两方不同意,开出了“天价”的撤股费。三方几次谈不拢,村委会介入也调解不了,眼看着矛盾越来越激化,李文庆和村委会都来求助派出所。 付强和包村辅警王卫东详细了解了来龙去脉,围绕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和三方的核心诉求,公平公正地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三次调解,最终化解了矛盾。李文庆和兄弟以及发小和好如初,大家都很感谢派出所民辅警的帮助。 “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将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的理念,以‘一村一辅警’基层治理体系为抓手,探索建立了‘1+3+N’工作模式。”付强说,“1”是指包村民警,“3”是指职能部门、法律工作者和各村村干部,“N”是指由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义务调解队伍。 除了推动建立“1+3+N”工作模式外,狼牙山派出所还组建由“包村民警、职能部门、法律工作者、德高望重人员”组成的矛盾化解联盟,推动“律师入所”“民调入所”等,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打破靠民警“单打独斗”的传统调解模式,打造和谐稳定最小单元。 从2023年至今,包村民辅警围绕易发的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土地边界纠纷等开展常态化排查,力争“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主动权。截至目前,累计化解50余起矛盾纠纷,成功率100%。
狼牙山派出所所长付强到岭东村村民李文庆家走访。
付强与李文庆话家常了解情况。 付强与南管头村副书记李文庭交流。 节前“夜间巡”,与“易州义警”消除治安隐患 晚上9点,在值班室工作的付强接到了母亲发来的视频:“强啊,什么时候回来啊?家里等你擦玻璃呢。牛牛放假了,东红去接他,你不回来看看你儿子啊?” 付强愧疚地说:“妈,年前回不去,家里的事,让东红多担待吧,我马上要去巡逻了。” 挂了视频,付强带上警帽,打开肩灯,和民警李宗诚开着警车到辖区村庄进行夜间巡逻。进村后,付强他们下车,打着手电到背街小巷进行步巡检查,在交叉路口和南管头村的“易州义警”打了个照面。 “这边情况怎么样?”付强问道。 “没什么事儿,有一个没锁车的,我敲了他家大门告诉他咧。”义警成员交流了一下巡逻情况。 狼牙山派出所以保障辖区平安为宗旨,积极打造“13+26+N”治安防控体系,即13个驻村警务站、26支义警队和N支群防群治力量,逐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推动、社会各界联动”的共建共治新格局。 “目前辖区共有义警130余名,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解、安防宣传等辅助性警务工作。特别是春节前,义警队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付强说,随着义警队伍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警务工作实现阵地前移,作用也越来越明显,2024年至今,辖区警情同比下降18%。 为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将信息触角尽可能延伸到辖区的每个角落,狼牙山派出所在网上建立41个“警民微信群”,日常通过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收集社情动态、提供咨询服务,向村民宣传防范电信诈骗、防火防盗、交通安全、防溺水等相关知识。
天气虽然寒冷,狼牙山派出所民辅警的工作热情却高。夜色中闪烁的红蓝警灯,为冬日的狼牙山增添了平安“警”色......
|